首页 关于展会 展商服务 展会动态 参观服务 资料下载 同期活动 商旅指南 联系我们 ENGLISH
组织机构更多>>
行业动态
“北航引擎”如何让奇思妙想成现实   分享到:

“3D打印”“临近空间飞艇”“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无人机”,这些奇思妙想不再是科幻片的专用词汇,而是一个个已经成型的研究成果。

这些一现的灵光,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同学敏锐地抓住,成了现实。日前,北航党委书记张军表示,这源于学校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而“创新”“内涵”“特色”“国际化办学”,都是这“引擎”的内核与动力。

那些不断被刷新的纪录

11月26日,《科学》在线发表了北航教授赵立东在热电能源材料硒化锡应用方面的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应用硒化锡独有的特殊电子能带结构和多谷效应,使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实际应用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6岁的赵立东是北航引进的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学者。“我刚到北航工作时,学校就已经为我建好了热电能源材料研究实验室。”赵立东告诉记者,“这里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国际化的科研平台,让我实现了回国后的科研工作与之前在国外研究的无缝衔接。”

关于科技创新和科研学术影响力,北航以一组数字不断刷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的纪录:2014年,教授郑志明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年,教授王华明主持的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010年,教授赵沁平主持的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绝不仅仅是荣誉,”张军对此感触颇深,他说,“北航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现在的北航,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学校科研总量不断扩大,年度科研经费突破24亿元,人均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还实现了在《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发表文章的突破。”张军告诉记者。

那些挤满学生的教室

每周四下午两点,北京大学教授舒幼生都会准时出现在北航沙河校区的教室,为北航高等工程学院的学生讲物理学课。而这是北航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的多个学院日常教学的一幕。

近年来,北航先后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等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通过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试点班的建设,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逐步形成了试点先行、推广普及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北航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优势工科的特色,开创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制式培养新模式。截至2015年9月,大飞机班已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7届共206人,为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人才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成为首批招收工程博士生的25所试点学校之一,到2015年共招收66名工程博士研究生,全部成为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一线技术骨干。

张军表示,学校致力于“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探索形成“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协调发展的领军领导人才培养体系。

那些难啃的“硬骨头”

2014年以来,北航围绕世界一流大学远景目标,制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章程》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改革方案》,把目光对准了深度改革中那些难啃的“硬骨头”。

2015年7月,校长徐惠彬分别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等八个试点学院院长签订了《目标任务书》,北航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正式启动。

在徐惠彬看来,北航试点学院的改革重点,必须紧紧围绕学校总体目标,以综合改革破解制约学院内涵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实现试点学院的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实现由“校办院”向“院办校”转变。

多名试点学院院长表示,这个过程,“既要有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决心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更要有审时度势、稳扎稳打的智慧和瞄准定位、坚持自我的定力”,“让全体教师在改革中激发潜力”。

“改革的引擎、创新的高度,将让北航如虎添翼,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逐步实现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张军说。



上一篇:梦想照进现实: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撬动“世界    下一篇: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在长沙湘江新区正

          版权所有:2024大湾区国际医疗消毒感控及空气净化展览会组委会

            联系人:潘经理 先生              手 机/微 信:188-0182-3515                                  沪ICP备20019626号-7

           商务QQ : 916984268            E-mail : 916984267@qq.com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